在陪小女和癌症抗戰6年之際,時報出版公司推出的[抗癌革命]一書,其中論點在下相當認同,但還是有點話要說.
小女三歲半時被發現得了癌症-神經母細胞瘤,開刀後開始接受了十個月的化療,可怕的抗癌劑的確在瞬間就讓她損失了一個腎臟.

我寄望她能就此病癒,然只換得三年的暖解,原來它真如書上所述-只是癌症腫瘤的縮小,第二次復發,我深知機會更渺茫,然小小年紀的她不願放棄,他覺得人生最有意義的事就是回學校讀書,雖然當時她剛剛結束一年級的課程.於是我們就如同應付第二次世界大戰,再度面臨更強烈的治療.接踵而來的高化療,電療,骨髓移植雖然沒打倒我們,卻使她數次進入加護病房,日子過得備感悽慘.我開始懷疑這個抉擇,回想起在做這一切之前,醫生早已明白告知;經歷這些治療生存機率小於10%,然小女不斷的告訴我;她不想死.激勵我這個媽媽.於是我們轉向美國的醫療機構求援,自願加入實驗中的療法,以求得一線生機:在正常情況下,醫生經過濾後,一個患者只能參與一種實驗醫療,以便日後療效的評估,而我們自告奮勇,願意當唯一同時接受數種實驗的[白老鼠],目前正被熱烈討論的[基因治療]也列入其中.這期間我簽了數張[切結書],各種在小女身上發生的狀況,醫生們很好奇也很小心的紀錄,每下一個解藥都經過一番討論.我們全了解實驗中的療法暗藏危機,我們也不是有什麼[大愛]存心讓醫生當實驗品,只是想在剩餘的生命中接受挑戰而已.

癌症患者,也許有人嚥不下最後一口氣,因為捨不得離開親人,也有人硬撐住最後一口氣,因為心願未了.然大多數患者,應是寧可戰死也不願等死,更何況再怎麼艱難,終有人衝出黑暗,小女和癌症的長期抗戰,雖未分出勝負,卻已快樂的回學校上課,走過那段血淚交加的日子,讓我們深深體會到生命的可貴遠勝於癌症的可怕.

此篇於民國86年4月21日 [家郁今年20歲]可愛的小天使 68049830_t120.jpg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ba771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